本文向给大家分享星宿系涂鸦相关知识,同时小编也会对星宿图怎么画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在星宿系涂鸦方面面临的问题,请收藏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尺昌此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
[宋]欧阳修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梅花》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宋]苏轼
天欲雪,去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园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怳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蟾宫曲•西湖〔双调〕
奥敦周卿
西陵迅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
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风土人情之我说 人之我说>>
出国前,听到许多的人说,在外国,人与人的关系是冷漠的,相互间不可能有什么更深的交往。有的只是金钱关系。所以,在国外不能期望有任何人会像我们中国人一样的互相帮助的。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观念来到了加国。
可是,在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接连碰上的几件小事却让我的观念动摇了。
一天, 首次乘坐多伦多的地铁,车次方向搞不清,正一头雾水地查地图时,旁边一位老外过来问道:需要帮忙吗?我把地点告知他,他不仅在地图上指明了我要去的地方,还一直把我带到了站台旁。我想,要在国内,问路时还得找点看起来老实的人,否则把我指到爪哇国去也未可知啊。我还没有唱国际歌,就有朋友来帮助我了。倘若我唱了国际歌,恐怕天下朋友将会更多了。
在地铁里,一个小孩在临将关门的一刹那冲进车厢,车门忽然关闭,夹住了小孩的手臂。瞬时间,车厢里几个老外同时冲向车门,七手八脚的要拉开车门。而这时车厢里还有许多的黄皮肤的中国人,自始至终没有一点反映,麻木不仁地似乎在看一幕电影,与自己不相干的。更可气的是还冷不丁的听到一句粤语:“门不会关的,慌什么嘛。”
其实,地铁的车门如同电梯门一样,有障碍就会自动打开,本不用着急的。这道理不仅中国人知道,谁都会知道的,可出于一种本能,老外们会同时抢了上去。而号称会互相帮助的国人,不仅不表示出关怀,还要冷言冷语几句,一付见过大世面,闯过大码头的架势。看来,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祖训可谓深入国人之心的了。当然,这种事在中国国内也是司空见惯的了,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的历史和现实都和移民的交流迁徙相关。应该说,由于这样的移民流动,使加拿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使加拿大成为了发达的国家之一。
正是由于加拿大的这种特点,各种民族的大汇聚,也就形成了多种民族特色的性格特征汇聚。
美洲的开放,欧洲的矜持,非洲的粗犷和亚洲的猥琐,在加国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人的本性中,美洲的直率,欧洲的委婉,非洲的野性和亚洲的虚伪,在加国也是一样的竞相表现。
在与当地洋人的笑谈中,居然听到很不中听的一个列举:在加国最不受欢迎的人有四种:黑人、印巴人、越南迅渣人和中国人。这其中,亚洲人就占了三个。几个新结识的老外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他们不愿意和中国人打更多的交道,因为“中国人不讲信誉,”“骗人”。
黑人的强悍粗野,自是不必说的;印巴人的神秘诡诈,这也是不必说的;越南人的土匪海盗行径,早受到世人的鄙夷;可中国人又何处得罪了这些老外呢?
或许,这是白种人的歧视吧。
<<[散文]长白山天池>>
《中国国家地理》为山水选美。山山水水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完的,以往148页的杂志,在2005年第10期这里增至550页。感谢《中国国家地理》,增页不增价,仍是16元。杂志出来不久即告脱销,北京是全国脱销最早的城市之一,据说网上已拍到80多块了,不少读者为买不到杂志而生气,《中国国家地理》在其网站论坛发出总固顶帖,标题是《希望大家都冷静一些》。
《中国国家地理》列出十五组“中国最美”,按排行榜顺序依次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洞穴,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和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
之所以要把这排行榜依次抄下来,是发现,不知因为什么,排行榜上,没有江河。也许有了峡谷,就不用再说江河了。一些年来,可能只有雅鲁藏布江还算干净,也许江河只能按峡谷那样分段看,整体上不太好说了吧。
此次评选,在最美名山方面,东北长白山入围,但没能进入最美十大名山之列。长白山没有进入最美十大名山,长白山天池却进入了最美五大湖,这让人感到欣慰。长白山没被选中,长白山天池却在长白山最高处,谁也不能把它搬到平地上去,要看天池,就得到长白山上来。
翻看这期《中国国家地理》,对榜上有名的山水风景或介绍,或品评,或欣赏,都有许多文字,杂志还请了著名诗人和作家舒婷、于坚和刘亮程先生分别为厦门鼓浪屿、苏州老城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写了文章。可是,就是到了长白山天池这里,在标题《长白山天池:盛怒之后的平静》周围,除了两张图片、59个字的专家评语和220多个字的说明,再就没有什么了。用一个现在流行的词,这让人有些郁闷,难道长白山天池就没有什么好说?可是转念一想,又高兴了,一年之中常是云遮雾绕,冰封雪掩,登长白山是不容易的,两千多年了,既少有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又没有帝王将相来此祭天封禅,满清皇帝虽把长白山册封为神山,也只能在吉林市温德亨山建望祭殿遥遥拜祭,这里没有为人们准备下现成的语言,从自然到人文,污染还少,想说长白山天池,不太容易。
杂志中两张长白山天池的图片,一张是夏景,一张是冬景,由此倒也看出编辑是用了心思。冬天爬到长白山顶峰看天池,少有人能够做到,一般人也没有机会,有位朋友冬天里上去过,多年后说起来还非常高兴,特为此写过一回游记。
和许多长白山天池的图片一样,《中国国家地理》两张天池图片,一张野花点点,一张白雪皑皑,但都风和日丽,天池的水真平静如同玻璃,纹丝不动。这样的图片多了,会使人产生误会,好像白山天池总这样好脾气。其实,冬天看天池不容易,夏天也未必就能看到天池,2001年7月,到长白山上走了一趟,车进山门,天已暮色朦胧,高山上显得矮了的天空已有了雨意,司机人很好,在山上时间长了,有些经验,他提醒说,应该抓紧时间赶快到天池上去看看,如果下起雨来,一天两天不容易晴起来,天池就会藏进云雾中去,要想看到,几乎没有可能。司机说,前不久,有国家要人来,在山上住了几天,天气一直不好,终于什么也没有看到。听司机的话,直奔天池,果然,到了天池边,时间不长,人就冷得哆嗦,山风越来越凶猛,黑压压的云雾从天池对面压了过来,眼看着把天池就吞没了。就在这个暮色朦胧的傍晚,我看到了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天池,在围绕天池一十六峰的一峰之上,探头往下面看去,丝毫看不出以往人们所说和图片所显示的平静柔和的美,眼下的天池,阴沉沉地一动不动,好像在酝酿一个阴谋,好像要伸出手来把人拽下去,让人感到阴森,狰狞,恐怖,非常可怕。
手上有一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长白山古今揽胜》,书中介绍,满清帝王一方面把长白山封禁起来,不许人们走进,一方面也曾派人寻找过长白山主峰,公元1644年,清世祖福临进京后,尊“龙兴之地”长白山为“长白山之神”。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四月十五日,爱新觉罗•玄烨命大臣觉罗武木讷一行四人前往长白山拜谒,“详视明白,以便行祀礼”,同年夏,武木纳等人登上长白山,到达龙潭即天池,秋天回京禀奏。但是,据考证,武木纳此次拜谒并未真正见到长白山主峰,清人李廷玉在《长白山记》中说:“溯考康熙十三年,吴木纳查看长白,仅至讷阴地方白山东北。”李廷玉这里的“康熙十三年”有待商榷,但他说武木讷未至白山主峰,应该是对的,虽然武木讷也看到了一潭池水,长白山中的池水却不只一个。《长白山古今揽胜》收有武木讷拜谒长白山后写给皇帝的呈文,文中有关长白山天池一段是这样写的:“山顶有池,五峰围绕,临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纹荡漾,池畔无草木。”了解长白山的人知道,白山最高处那个天池,周围可不是只有五峰,武木讷所见若真是长白山天池,他就是把其他十一座峰给隐瞒了。不管怎么说,武木讷虽非故意,却是把皇帝给骗了。
长白山天池,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3.5公里,湖水面积9.8平方公里,水边周长13.6公里,湖面海拔2185米,平均水深204米,最大水深373米,总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和最深的湖泊,这是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10月版《吉林风物志》给出的数据。有人说,把一座大楼扔进白山天池,就像扔进一个火柴盒一样。事实上比这还要大,白山天池哺育出一条条江河,它是图门江、鸭绿江和松花江三江之源。也许可以这样说,图门江里小小的游鱼,鸭绿江边普通的草屋,松花江畔的大豆和高粱,都是白山天池养育的。2005年冬天,一开始以为是个暖冬,也真希望它是个暖冬,愿长白山天池流水多多,用它清净的水,洗去江河中的浑浊。
<<武汉夏夜街头的"竹床阵">>
夏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见少妇、姑娘身着短裤、裙子睡在街头上,大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鲜。然而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城"之一,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酷热难耐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汉特有的民习"竹床阵"。
2、吃粽子和赛龙舟�
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中国许多地方的风俗。然而这一习俗是因从纪念屈原而来,使得屈原的家乡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湖北各地赛龙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乡。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们早早就把龙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龙舟便纷纷下水了,一条条"黄龙"、"白龙"、"红龙"、"青龙"劈波斩浪,箭一般前驶,锣声、鼓声、吆喝声、喝彩声响成一片,江河两岸观看赛龙舟人们黑压压一大片,那场面实在壮观极了。�
传说屈原投汩罗江死后,他的故乡乡亲秭归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屈原身体消瘦了,便用箬叶包米饭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龙舟装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属龙管,以为是龙王送来的角黍,便不敢食。这就可让屈原食用了。这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
�
3、荆州花鼓�
荆州花鼓原是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
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1955年有一位老艺人搜集记录了花鼓戏的全部唱腔,整理出从未有过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乐曲谱,并大胆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扬琴、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用来为花鼓戏伴奏,使花鼓戏结束了"一唱众和"和单纯用锣鼓伴奏的历史。如今,荆州花鼓戏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唱腔悠扬、甜美、悦耳,已有《家庭公案》、《水乡情》等几十个剧目,既取材于湖乡生活,又展现湖乡风貌。在民间,男女老幼走路、劳作,不时哼唱花鼓调,也有很大的"魔力"。有人说:"听了花鼓的哟喂哟,害病可以不吃药!""做活不唱花鼓戏,浑身上下无力气"。来到荆州地区,可以看到小学生放学时提着的收音机里。汽车里、商店柜台内,播放的全是荆州花鼓戏。
4、天门"三棒鼓"
在天门、沔阳一带,由于地势低平、多水,往昔水灾不断,民众身受其苦。为谋求生路,他们背井离乡,背起"三棒鼓",浪迹四方。许多人从湖北到中国西南部、印度、伊朗、中欧、西欧等地。也有些人经广东到菲律宾及其它东南亚国家,
他们背起的"三棒鼓"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人们称他们为"中国的吉卜赛人"。
5、通山山鼓�
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便于鼓匠挂在胸前。演唱时,鼓匠右手执扦击鼓,左手托着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调节出不同的音色。一名技艺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够打出数十种节奏迥然不同、情绪各异的鼓点子。山鼓之音响亮清脆,数里之外能闻其声。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两大类。此外还有一种《山锣鼓》。这种《山锣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间还挂有一面铜锣,左手执钟打锣,右手拿扦击鼓。
山鼓的曲调与地方语言结合紧密,节奏性很强,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质朴热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种活跃劳动场面的艺术形式。1988年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电视比赛中,通山县改编的节目《喜耘禾》山鼓,荣获银杯奖。
6、崇阳人的老风习�
鄂南崇阳县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由于远离大城市,乡民们保持了许多民间传统老风习。当青年男女嫁娶成婚时,打造的家俱样式仍按古老的形式 。如睡觉的木制床为古式雕木的花床,床四周有雕花杆,床前面雕花板上方,有三层雕"滴水沿",床下前方有三层踏板。床入口处仅仅只留可两人并坐的"口子",床两头和后面用整块木板钉死。这种讲究的崇阳花床,实在是一种十分罕见的习俗了。�
此外,热情待客的崇阳人给客人泡的茶是花椒盐巴家焙茶,吃的菜是大块肉、大块鱼、红苕粉丝、煎豆腐四大菜。一寸来宽、二三寸长的大块烟熏肉,令城里人食一、两块就足够了。��
7、鄂西土家风情�
鄂西毗邻湘西、贵北和川东南,居住着数十万土家族居民。他们有着富有特色的生活习俗。独特、鲜艳的服饰。土族居民,特别是青年人,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如男青年,头上缠着一条长长的青头巾,外面上衣往往是白布上镶宽大的蓝边,传统布扣、裤子比较宽大。女青年,其头巾则是彩色布巾,上衣或红或绿,但领口、背肩、袖口、下摆等处都镶有美丽花纹的边带布。手上戴着金或银制的手镯。
山歌。唱山歌是青年土族男女中不可缺少的本领,有些上了年纪的土族人山歌也能唱上"一大箩"。在曲折蜿蜒的山道上,在田间、茶场、农舍、土塘旁,常常可听到阵阵悠扬的山歌传入耳中。更有山歌男女对唱,山族青年以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之心。木叶传情。土族青年用口含一青青的木叶,吹出美妙、动人、委婉的声音。这声音就是动人的情歌。小小的一片树叶,仅为男女传情表达出心声。
<社戏>
(一)关 于 绿 色
这一次,我坐火车回湖南。
速度可以提供给人不同的视觉享受。从车窗看出去,车窗下的一切物事都被抽象成无限拉直且流动着的线,让人生出梦幻的错觉。再远些,那些绿色的田野和树林,从我的眼前滑过去,不很快,也不是很慢,正好让人欣赏且又不至沉迷。最远处的山们,都沉沉地站在那儿不动,它们从我的视界里最后消失,我知道不是它们离开了我,而是我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它们。就如生活中很多人和事,到最后,总是我不能永远守护它们。它们可能在过去的某个地方驻足等我,只是我已无法回头。
现在,我把精力集中在窗外那些绿色的田野和树林上。
湖南境外不计,这次回乡的行程是由长沙到湘潭到娄底到怀化,然后往湘西腹地大山深处延伸。这是一条由繁华的大都市到中等城市再到小小城镇的路线。城市的规模规定了我在车窗外看到的绿色的样式。从长沙到几个中等城市之间,绿色大多被切成一块一块或一片一片,整齐而温顺的样子。而一过怀化,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湘西,那些绿色就呼拉一下子聚拢来,成为汪洋,翻涌着,滚动着,在风中呼喝呐喊着,原始和野性直让人欲舞蹈欲高歌欲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现在,我抑制住自己,逼自己冷静地想些问题。
问题1,绿色的大小多寡和城市规模的大小成反比,那么,绿色的大小多寡和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成反比。照此道理,湘西现在能保存这样原始和野性的绿色,我应该感谢这里的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低下了?这个问题实在让我矛盾而又惶惑。过去上学的时候,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观,对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总是充满敬畏,我知道,是它让我从树枝画地到用笔在纸上涂鸦再到现在能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可是我现在突然觉得,眼前键盘上的每一个键上,都涂满了人和动物的血,那些血沾到我的手指上,渗入血管,逆流入我的心脏,堵得我发慌。
问题2,如今人类各种改造自然的能力都从四面八方向城市拥挤,于是城市开始膨胀,膨胀得好多地方尽是肮脏黑暗和恐惧。干净漂亮和阳光给了一些人,而另一些人则被扔掉或遗忘,他们无力占有什么,包括绿色和阳光。
人类的力量造就了城市的繁华,繁华的街市切割了绿色。绿色一块块一条条,悬挂在城市红红绿绿的画布上。我想起了屠宰场的情景,那些猪被杀掉之后,就切成了一块块一条条挂在那儿。
问题3,城市是什么?我想,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选定了一个温暖的地方居住下来,搭建了一些棚子,这应该是“部落”了。我还想,应该有那么一个人,在某一个早上起来,看着昨夜被呼号的风吹垮的棚子,看着同类被野兽咬啮之后残缺的肢体,面对着眼前无尽流动的河水,他蹲下来,苦苦地思索。良久良久,他终于站起来,召集起他的同类。他们弄来树啊草啊泥土之类,用这些东西筑成墙,把他们的棚子围起来。就这样,一座城诞生了!以后的每一个有星无星的夜里,寒风在城下止步,不再如利刃般刺入骨髓;野兽们的号叫在城外远远的地方滚动,不再震得人心战抖。城里,火光散发温热,温热让每一个人的面庞闪闪发亮。
这就是城市啊,一块给我们安全和温暖的土地,一方和寒冷恐惧无关的天空。
后来,可能很多人都往这围住的一方小天地里挤,城就越扩越大。原本,一方被无边绿色围起的小天地是精致而美丽的,可它扩充起来,膨胀起来,绿色步步退却的时候,一些悲剧也就冒出头来。
人太多了,洁净的空气会混浊,清纯的味道会变质;一个地方太大了,就会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二)娄 底 车 站
火车停在娄底车站。
我看了一下手表,正好凌晨一点半。下半夜了,车厢里静得只有几个人不大也不急的鼾声,起起伏伏,如遥远的波浪在不急不徐地涌动。偌大个列车,我想大概也只有我不能入睡也不想入睡。天地都安静的时候,正是好好想些什么或什么都不想的时光,这时光很奇妙,我不愿因为睡觉而白白地浪费掉。平日里,午夜一过,繁华的潮声隐去,我就觉得天地清洁起来,宽阔起来。这时候,准备好一杯茶,一支烟,坐在窗前,看窗子附近树上的枝和叶在风中轻轻地飘或者舞,看天上月亮和云的游戏,看天边的星有滋有味地孤独着,心情就会好起来。现在,车停在娄底,我静静地坐在一个熟悉的名字里,坐在一个陌生的站台上,心情也好了起来。
我开始往车窗外观察。
一些月光和灯光被建筑切割,零零碎碎地撒在站台上。站台的整个气氛是冷清的。在车停稳后的三十秒左右,有过一阵小小的骚动,这骚动是由人的流动引起的。一些人从车厢里出去,像几尾鱼游出出站口的过道,就不见了。一些人挤进列车上下的口子,也不见了。然后,一切又都冷清下来,沉静下来。
就是说,一些人回去了,一些人出门了。
我开始联想,这个夜里,这个时刻,在长沙也发生着同样的事吧,在北京也发生着同样的事吧,在纽约多伦多也发生着同样的事吧,在巴黎伦敦也发生着同样的事吧,就是一些人回去了,一些人出门了。当然,这都是一些普通小老百姓的事情,我坐的是火车而不是飞机或豪华邮轮。普通小老百姓坐火车来来回回地奔忙,为生计做些普通的事情,这个世界也就这样在大多数时候无可奈何地普通着。
娄底车站只是一个标本,或者说是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一些普通的现象或一些现象的普通。
火车开动了,缓缓地出了娄底站。现在的火车不像从前,开的时候不再长长地叫上几声。我还没来得及有所准备,便从镜子里给拉了出来,抛进了野外空空的黑暗中。不过也好,冷清和沉静没有被破坏,我的思绪可以开始新的漫游。
(三)感 触 沅 陵
火车到了怀化,我就和它告别,换乘汽车去沅陵。从怀化到沅陵,我十九岁时跌跌撞撞5小时,现在摇摇晃晃4小时,一个小时沅陵人整整走了二十年!
进化起来如蜗牛爬路,可权力的味儿却浓得让人呼吸不畅,所以沅陵这个小县城我向来不大喜欢,虽然广义上它是我的家乡。我真正的家乡至今还蜷缩在大山深处的某个角落里,对任何事它都没有开口的勇气,任何时候它都无法获取喧嚣的资格。
秦汉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把行使权力的印记深深地烙在这里。走进部分尚存的沅陵古城,还可见古墙斑驳,曲巷深深,每走一步,都在丈量历史的深度,都有可能和某个王朝的某些郡府州官们猛然地撞个正着。南方的雨把这些古墙曲巷浸泡得潮潮湿湿,充满霉味;而在北方的太阳下,皇帝用握神器的手拿捏着手中的棋子,不同的手指或者不同的手法,让这里的郡府州官们的脸色变幻莫测,也让这小县城的小百姓的喉咙感到憋闷和疼痛。
太古老的过去不说了,我只拣两件近些的和权力有关的事说说。
第一件,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古神州的脸色有些黯然,金陵的王气也黯然,蒋介石黯然地去了重庆。可重庆不够大,放不下一个王朝的五脏六腑坛坛罐罐,他必须选择重庆周围相对安全的大小城镇安置它们,沅陵也在被选中之列。我至今都不明白这对沅陵是有幸还是不幸。总之是一夜之间,小小的县城一下子挤进了二十余万人,什么“西南门户”、“小武汉”(两水汇合,分沅陵为三,形式上极像武汉)等等光环都往它头上套。达官们来了,贵人们来了。沅陵城十里长街十里的灯红酒绿,十里的鱼肉飘香。日本鬼子飞机大炮的轰鸣响在遥远的武汉长沙或者不太遥远的常德,但沅陵是相对安全的,最多也就是鬼子从天上扔几个炸弹完事。抗战的枪声在远远的前方,国家的存亡也在远远的前方,达官们贵人们乐得在这一方暂时无性命之忧的天地今天醉生明天梦死。腐烂的气味在沅陵的大街小巷飘荡,如顽固的病菌般在沅陵人的身上沾染扩散,到现在还在作祟。到如今六十余年过去了,达官们贵人们早已走得精光,可沅陵的玩客食客们照样每天晚上排得一街一街一巷一巷,其壮观情景实在是少见。有点身份的钻包箱,小百姓们就排在街边,直吃得脸泛油光,直喝得昏昏然飘飘然,然后回家睡觉,等待明天的太阳升起。不要误以为沅陵人有钱,沅陵经济发达,其实沅陵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当然也不要误以为沅陵人就完全没有血性,沅陵的热血男儿都前前后后坐上摇摇晃晃的汽车,远远地出门去了。
人说,湘西民风醇朴,可在沅陵,你起码要到五公里以外的乡村去找醇朴;人说,湘西民风强悍,出土匪,可对沅陵小县城,这话也不对。现在强悍的匪们都去了有油水的大城市,呆在沅陵小县城混“黑道”的,都是些小混混,不会有“大佬”级别的人物。沅陵人也能赚些钱,赚到钱后就去买吃买穿买玩。这种状况,就是沅陵和六十多年前蒋家王朝的权力热烈拥吻之后,留下的难以祛除的后遗症。
第二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沅陵脚下有条沅水,沅水下游不远处修建了一座大型水电站,叫五强溪水电站。修水电站是国家意志,其好处当然多多,这人人都知道,不用我说。可对沅陵和沅陵人来说,这里没有选择的余地。国家权力推动着沅水上涨了十几二十米,水不动声色地淹掉了两千余年的历史和故事,也淹掉了沈从文笔下的吊脚楼船老大们的诗意和野性。更为重要的,沅水河谷两岸有肥力的良田一夜之间几乎都没有了,水好像慢不经心地把大部分沅陵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给没收了。留给沅陵人的,是一层高过一层的大山。山上开不出田来,稻子种不下。山上有树,可能砍的都砍得差不多了。没田种没树砍,沅陵的青壮劳力就一批批一拨拨地南下广东东去江浙,打工挣钱去了。每次回乡,看着散在山的折皱里东一块西一块的稻田,和在田里劳作的稀落的几
风土人情
1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为紧邻北京和天津的段宏斗特大交通枢纽城市,她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京津,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山,是首都的南大门。
石家庄虽曾是个只拥有一百多户的小村落,但历史却颇悠久:在郊区的村庄里有大量的殷周文物出土,证明在三四千年以前,就有先民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战国初期,市区内曾经出现过两座古城,先后为中山国都城,后为赵国所吞并。直至现在,河北仍被称作为“燕赵大地”,当地的代表性报纸也称为“燕赵都市报”。
石家庄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既有名山胜水、古寺名桥,又有故城遗址、革命圣地。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革命圣地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赵县安济桥(即赵州桥)有“天下第一桥”之称。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之称的正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有距今1400多年的隆兴寺,寺中大铜菩萨像、彩色观音像堪称中国古代铸造、雕塑艺术瑰宝。苍岩山、嶂石岩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抱犊寨、天桂山、五岳寨、驼梁、封龙山、蟠龙湖等一大批旅游景点,也各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游客。2001年1月,石家庄被评选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石家庄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就是石家庄风土人情的真实写照。在现代石家庄农村中还大量保留着农业社会的许多习俗,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令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都体现着燕赵文化特点。神话、传说、歌谣、谚语、歇后语等民间口头文学众多,耿村故事村国际知名;表演艺术类达40多种,其中井陉拉花、常山战鼓多次在全国文化汇演中获奖;民间工艺美术有剪纸、木雕、根雕等20余种;民居建筑也颇具特色,位于井陉于家石头村全是石头建筑,颇具特色。
到了石家庄,一定要品尝一下正宗的河北菜。河北菜在北方食文化以咸为主、粗犷大气的基础上,兼收八大菜系的一些特点,擅长爆、炸、炒,注重色、香、味、型。这里的狗肉全席、金毛狮子鱼、黄瓜宴、菊花鱿鱼,是深为顾客喜爱的名菜。狗肉全席以一年左右的嫩狗肉为主料,采用烹、煎、熘、炸、焖、薰、拌等各种技艺,精心制作50多道各具特色的名菜。握磨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金毛狮子鱼外形象毛发竖进起的狮子,色泽黄里透红,吃起来酸甜可口,鲜嫩香醇。
近几年来,随着河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石家庄市现代派娱乐与传统娱乐相得益彰。石家庄市内大多数影剧院、俱乐部,设施齐全,不失为人们日常体闲娱乐的好去处。如果你对音响、球道已经玩腻了的话,那么,不妨去尝试一下返朴归真的独特乐趣吧。 河北梆子、河北评剧必让你欲罢不能!说不定还可以看到名满全球的吴桥杂技表演呢
2河北井陉民间舞蹈井陉拉花传说
第一种传说,说是宋末元初,井陉深山里有一个残忍无道的歹徒,占山为王,经常抢劫民财,残害百姓,每逢年关,都要下山抢男霸女,男的充当奴隶,为其守护山寨,女的供其淫乐。当地百姓恨之入骨,便想除掉这个恶贯满盈的山大王。有一年春节,他们选拔了一伙胆大心细、武艺高强的青年男女,装扮成卖艺绝好的,如:村姑、花童、渔妇、田公、货郎等,身着五颜六色的彩衣,手持精巧美丽的花伞、花扇、花瓶、花篮、霸王鞭等物件,暗中携带着各种兵器,佯装途经山亲,故意让强盗劫掠入山,深夜,趁山大王寻欢作乐和给他献艺之机,与被抢劫去的民夫里应外合,放火烧了山寨,除掉了山大王,解救出许多被掠的黎民百姓。自此以后,每逢年节,当地百姓都打起花伞,舞起彩扇,挑起花瓶、花篮,打起霸王鞭,结队欢舞,以示庆祝。就这样世代相传到了今天,井陉拉花中仍保留了花伞、花扇、霸王鞭、挑花篮、花瓶等特有的道具和动作。
第二种传说,说是井陉山区历来土瘠民贫。每逢旱涝灾年,首姓难以糊口,不得不携儿带女,背井离乡,外出逃荒,尤其每到年关,为逃避财主讨祖逼债,更是如此。井陉拉花《走西口》、《跑关东》等就反映了这样的内容:男女老少,外出逃荒,领路的长者手持雨伞,妻子身背包袱,男女青年肩挑菜篮,风餐露宿,四处奔波,在低沉、缓慢哀怨的乐曲声中,迈着艰难的脚步,跋山涉水,踉跄前进。当然,在苦难的历程中,人们并没有绝望,奋力在寻觅出路,追求光明,对未来、对自由幸福,充满着憧憬。拉花舞蹈中,前边开路的花伞是福星的象征,它领着人们去寻找福地,去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幸福生活。手中敲击的四块瓦(四块竹板),象征着四季平安,寓有吉庆有余之意。霸王鞭代表除恶的武器,花篮或花瓶表示如花似锦的美好前程和对未来的向往。
第三种传说,说是古时候,井陉一带的深山密林里,住着一些勤劳、质朴的农民,依靠狩猎、砍柴、采药为生。淳朴、憨厚的村民,聪明、美丽的村姑,常常不辞千辛万苦,攀悬崖、跨峻岭,在一起砍柴、狩猎、采药,他们在劳动中相助,困难中相帮,贫苦中相怜,建立了真挚、坚贞的爱情。那一对对男女,互相搀扶着登山跨涧,彼此间情真意切,男的含情试探,女的羞喜遮掩,接着便是男女双方对天三拜(即“凤凰三点头”),意在海誓山盟,白头偕老。女的手中的花篮代表采药篮子,男的手中的霸玉鞭代表打柴用的扁担)双方伴随着乐曲,载歌载舞,反映了代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与甜美的爱情生活。
3赵县范庄龙牌会
农历二月初二,又被称为“龙抬头”的日子,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民间颇有影响。节日仪式与“龙”有
关是这个节日的基本特征。而在石家庄市赵县范庄村每年二月二举办的龙牌会,更是将龙的信仰升华到了一个新的
高度。在这里,人们将用木头刻成的龙牌作为“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加以崇拜,其规模之大,仪式之严谨,
在“二月二”节俗中,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龙牌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崇龙为核心,以广泛
吸收释、道、儒各教派的信仰为基本特征的独特的祭祀活动。
一范庄龙牌会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其中的白蛾崇拜似乎带有更强烈的远古动物崇拜色彩。随着岁月变迁,
世代传承,龙牌会萌芽时期的民俗活动已渐被新的内容所替代。它现在已不是一种纯粹的宗教文化,因为在范庄龙
牌会中的宗教活动只是庙会活动中的一个基本内容,而更多的则是与宗教无关的世俗文娱活动。
范庄龙牌会的正日子虽说是在农历的二月初二,但实事上,这一祭祀仪式的核心内容从农历二月初一就开始了。
二月初一这天凌晨5 点钟,村上的大喇叭就响起来了。其基本内容是广播通知帮会人员在庙宇集合,把庙宇打
扫一新,张灯结彩,张贴楹联,悬挂神像,恭请诸神就位,然后准备迎接龙牌。其实,这些工作在前一天的晚上已
经基本完成。
在打扫庙院的同时,供奉龙牌的会头家里也被打扫一新,准备把已经供奉了一年之久的龙牌请出,搬到庙宇。
上午8 点钟,鼓声乍起,鞭炮齐鸣,迎龙仪式正式开始。一台用红黄蓝布装饰的大轿子落在会头罗小琐家大门
前,这便是运送龙牌的大轿。
龙牌起驾前,有为龙牌送行的表演。表演从8 ,9 岁女孩组成的范庄秧歌队开始。她们梳着统一的头饰——抓
髻,脸涂腮红,身穿红衣,一幅处子打扮。这很可能与古代祭奠中只能让处子参与的习俗有关。她们在拜毕龙牌之
后,便手拿花扇认真地扭起秧歌。
表演结束后,屋里开始正式的请龙仪式。屋里有敲锣的,打鼓的,唱经的,烧香的,还有几个拜龙牌的妇人。
会头夫人跪在龙牌前人群的正中间,有一人专门负责烧香,其余人都面对着龙牌一起唱经,有两位老人各站一
边敲鼓。大概过了30分钟,经唱活动结束。会头夫人带头喊道:“老母”,其他人等一同回应道:“阿弥陀佛”,
共喊三次。
唱经仪式结束后,院子里的表演仍在继续。这回是曹庄戏班子在锣鼓的伴奏下跳的秧歌舞。曹庄是离范庄很近
的一个村庄,每年龙牌会范庄都会发邀请函邀请附近各村庄参加。活动也在无形中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范庄、曹庄秧歌表演的结束,意味着搬龙牌之前祭拜仪式的正式终结。这时,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小心翼翼地
搬起龙牌,把龙牌搬到已经在大街上准备好的大轿子里,轿子顶部由妇女们扎着花束、小灯笼等装饰品,龙牌放入
后人们再为它扎起红绸,看起来既庄重,又气派。龙牌轿子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前进。
搬龙牌的队伍足有700 米,他们都是由临近五个村庄前来祝贺的文艺表演队组成。龙牌前的花会队伍,排在最
前边的是大安二村戏班子,他们用拖拉机拖着足足有6 个人一起使用的大鼓,四面还挂着红帘,上面标有“五谷丰
登、国泰民安、万民迎丰年、政通人和、百乐齐鸣”的字样。紧接着是大安二村穿着军装的锣鼓队,秧歌队和表演
龙舞的舞蹈队。接着是贤门楼二村的戏班子,他们也有自己的秧歌队和小鼓队。第三个是大安一村的文艺表演队,
接下来的是常信营前街碌碡会,北李家屯表演队和赵庄表演队,最后才是运送龙牌的轿子。这些文艺表演队各有各
的特色。他们边跳边走,时不时地停下来表演一番再继续前行。会头夫人领着龙牌队伍走在龙牌的前面,还有几位
中年妇女手举彩旗,捧着供品,随轿前行。
在表演队的簇拥下,上午11点钟龙牌被请进庙宇,安放在庙宇北墙的正中位置。同时供奉白蛾的玻璃匣子和供 品,也被安放在了供桌上,供众人祭拜。祭祀是从农历二月初一开始,二月初四结束。按常规,仪式结束后,龙牌
还需要搬到下一个会头家里,并在那里被供奉一年。
从范庄龙牌会的主要活动内容看,它既有对龙神的敬拜,又有着很浓烈的娱人色彩。其中的娱乐成分占有很大
比重。搬龙牌之前的秧歌表演,龙牌队伍前进过程中各地戏班子的助兴表演,可以说都具有浓烈的娱人性质。但可
以肯定的是这些娱乐活动最初以娱神开始,随着神灵观念的淡漠,娱神的歌舞也渐渐步入了娱人的行列。
二龙牌会是范庄的传统节日,从白蛾信仰到龙牌崇拜,期间很可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之所以能流
传至今,是与人们观念中的古老信仰分不开的,同时也反映出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中的具体需
要,即农业生产的需求——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存需求——祈求平安和子孙繁衍。
范庄的龙牌信仰,包含多神信仰成分。龙牌会最核心的信仰对象是龙牌。此外还有儒、释、道各路神仙。范庄
村大多数人都认为龙牌会中龙牌信仰是最重要的。即使别的神不拜,龙牌也是一定要拜的,并认为至少在范庄龙牌
管着一切神。从而形成了以龙牌为主,以儒、释、道各路神仙为辅的信仰体系。
火神北
龙牌会神棚图示
从龙牌会会场的空间布置看,庙宇及神棚作为神圣的空间,是信仰活动的中心(见图示)。通常,龙牌被供奉
在神棚的中央,今年龙祖殿落成后,龙牌也被供奉在了庙宇大殿的正中央,而在它的周围以及后面临时搭建的神棚
则挂满了各路神仙的神像。神棚的两个入口处还设有水缸,里面装着半缸水,插着一树棍,前来敬香的妇女儿童都
要用树棍搅缸里的水,边搅边念叨着:“搅搅缸,不生疮;搅搅瓮,不生病”。
龙牌会期间所挂的神像足有一百三十多幅(最好有具体的数字)。其中有儒、释、道三教的主要人物,如西方
老祖、佛祖、弥勒佛,观音菩萨等;有广大民众所熟知的民间道教诸神,如广大妇女所熟知的班疹奶奶、送子奶奶、
眼光奶奶、各显神通的八仙、主管死灵的地狱神以及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天神、河神、雨神等
自然神;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真实历史人物转化而来的人格神,如造酒的杜康、军事家孙膑,名医华佗、李时珍、
孙思邈等等,这些历史人物在范庄信仰体系中均被尊为神灵。
在这么多神仙当中,每一个神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送子娘娘。送子娘娘是单独挂在一面棚布上的,下面
摆放着香炉,钱罐,炸花,还有供人们跪拜的蒲团,而这种待遇是许多神灵祭拜场所所没有的,它也反映出民间社
会对送子娘娘的重视。相比之下,地狱神、二十八星宿等神仙的地位就远不如此。很多人从这里经过只是看看而已,
但也有不少虔诚的人一一拜过去。人们不但要拜那些掌管生产与生活的各路神仙,同时也要拜那些掌管死后灵魂的
地狱神。这种五花八门的鬼神崇拜,反映出人们胆小怕事、“礼多神不怪”的心态。
龙牌会的香客大多数是范庄镇各村村民,也有邻近各县的香客慕名而来。龙牌维系着范庄镇一带民众的信仰,
起着联系、沟通、团结各村落的重要作用。龙牌会提供了民众与众神交流的空间,也为人们解决诸多人生及世俗功
利、福祸问题提供了机会。所以农民不仅不会轻易放弃,而且会反复期待着这种为他们生活所需要的集会,从而延
续着龙牌会这样的信仰模式。
除信仰成分和娱乐成分外,龙牌会还具有浓厚的商业氛围。这几天参加庙会的人数不少,庙宇及神棚人山人海,
除少部分人是过来凑凑热闹,迎合气氛外,参加庙会的人大多数都是要烧香拜神的,因此需要大量香炉来满足香客
的需要。经调查得知,庙会附近在平时也有集市,但因为平时没有什么人,所以摊贩并不多,只有在庙会的时候人
最多,这时也是全村最热闹的时候,人们说这时候比过年还热闹,所以村民谁也不会放过这一年一次的机会。无论
是来参加庙会的,还是来特地凑热闹的,他们都会逛逛集市,买点生活用品,尝尝风味小吃,感受一下龙牌会所带
来的热闹气氛。正是这种特殊的需求吸引了邻近各县的摊贩。他们在庙前以及附近的道路两旁,摆满各种小摊。其
中有辛集的葡萄、赞皇的柿子饼,宁晋的香炉,还有各种日用品,地方风味小吃以及百果糕饼等等。此外还有套圈,
射击、儿童娱乐设施等等。可以说,利用庙会活动进行地区性经济交流是范庄龙牌会的一个重要功能。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范庄龙牌会既是一个定期的民间信仰活动,同时也是一个集世俗娱乐、商业
活动于一身的地方性节日。它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生命力,在传承范庄民间信仰,娱乐范庄民众生活,活跃范庄经
济方面,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dsfad
描写春天的古诗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描写春天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风土人情之我说 人之我说>>
出国前,听到许多的人说,在外国,人与人的关系是冷漠的,相互间不可能有什么更深的交往。有的只是金钱关系。所以,在国外不能期望有任何人会像我们中国人一样的互相帮助的。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观念来到了加国。
可是,在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接连碰上的几件小事却让我的观念动摇了。
一天, 首次乘坐多伦多的地铁,车次方向搞不清,正一头雾水地查地图时,旁边一位老外过来问道:需要帮忙吗?我把地点告知他,他不仅在地图上指明了我要去的地方,还一直把我带到了站台旁。我想,要在国内,问路时还得找点看起来老实的人,否则把我指到爪哇国去也未可知啊。我还没有唱国际歌,就有朋友来帮助我了。倘若我唱了国际歌,恐怕天下朋友将会更多了。
在地铁里,一个小孩在临将关门的一刹那冲进车厢,车门忽然关闭,扰或夹住了小孩的手臂。瞬时间,车厢里几个老外同时冲向车门,七手八脚的要拉开车门。而这时车厢里还有许多的黄皮肤的中国人,自始至终没有一点反映,麻木不仁地似乎在看一幕电影,与自己不相干的。更可气的是还冷不丁的听到一句粤语:“门不会关的,慌什么嘛。”
其实,地铁的车门如同电梯门一样,有障碍就会自动打开,本不用着急的。这道理不仅中国人知道,谁都会知道的,可出于一种本能,老外们会同时抢了上去。而号称会互相帮助的国人,不仅不表示出关怀,还要冷言冷语几句,一付见过大世面,闯过大码头的架势。看来,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祖训可谓深入国人之心的了。当然,这种事在中国国内也是司空见惯的了,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的历史和现实都和移民的交流迁徙相关。应该说,由于这样的移民流动,使加拿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使加拿大成为了发达的国家之一。
正是由于加拿大的这种特点,各种民族的大汇聚,也就形成了多种民族特色的性格特征汇聚。
美洲的开放,欧洲的矜持,非洲的粗犷和亚洲的猥琐,在加国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人的本性中,美洲的直率,欧洲的委婉,非洲的野性和亚洲的虚伪,在加国也是一样的竞相表现。
在与当地洋人的笑谈中,居然听到很不中听的一个列举:在加国最不受欢迎的人有四种:黑人、印巴人、越南人和中国人。这其中,亚洲人就占了三个。几个新结识的老外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他们不愿意和中国人打更多的交道,因为“中国人不讲信誉,”“骗人”。
黑人的强悍粗野,自是不必说的;印巴人的神秘诡诈,这也是不必说的;越南人的土匪海盗行径,早受到世人的鄙夷;可中国人又何处得罪了这些老外呢?
或许,这是白种人的歧视吧。
<<[散文]长白山天池>>
《中国国家地理》为山水选美。山山水水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完的,以往148页的杂志,在2005年第10期这里增至550页。感谢《中国国家地理》,增页不增价,仍是16元。杂志出来不久即告脱销,北京是全国脱销最早的城市之一,据说网上已拍到80多块了,不少读者为买不到杂志而生气,《中国国家地理》在其网站论坛发出总固顶帖,标题是《希望大家都冷静一些》。
《中国国家地理》渣李此列出十五组“中国最美”,按排行榜顺序依次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洞穴,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和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
之所以要把这排行榜依次抄下来,是发现,不知因为什么,排行榜上,没有江河。也许有了峡谷,就不用再说江河了。一些年来,可能只有雅鲁藏布江还算干净,也许江河只能按峡谷那样分段看,整体上不太好说了吧。
此次评选,在最美名山方面,东北长白山入围,但没能进入最美十大名山之列。长如迅白山没有进入最美十大名山,长白山天池却进入了最美五大湖,这让人感到欣慰。长白山没被选中,长白山天池却在长白山最高处,谁也不能把它搬到平地上去,要看天池,就得到长白山上来。
翻看这期《中国国家地理》,对榜上有名的山水风景或介绍,或品评,或欣赏,都有许多文字,杂志还请了著名诗人和作家舒婷、于坚和刘亮程先生分别为厦门鼓浪屿、苏州老城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写了文章。可是,就是到了长白山天池这里,在标题《长白山天池:盛怒之后的平静》周围,除了两张图片、59个字的专家评语和220多个字的说明,再就没有什么了。用一个现在流行的词,这让人有些郁闷,难道长白山天池就没有什么好说?可是转念一想,又高兴了,一年之中常是云遮雾绕,冰封雪掩,登长白山是不容易的,两千多年了,既少有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又没有帝王将相来此祭天封禅,满清皇帝虽把长白山册封为神山,也只能在吉林市温德亨山建望祭殿遥遥拜祭,这里没有为人们准备下现成的语言,从自然到人文,污染还少,想说长白山天池,不太容易。
杂志中两张长白山天池的图片,一张是夏景,一张是冬景,由此倒也看出编辑是用了心思。冬天爬到长白山顶峰看天池,少有人能够做到,一般人也没有机会,有位朋友冬天里上去过,多年后说起来还非常高兴,特为此写过一回游记。
和许多长白山天池的图片一样,《中国国家地理》两张天池图片,一张野花点点,一张白雪皑皑,但都风和日丽,天池的水真平静如同玻璃,纹丝不动。这样的图片多了,会使人产生误会,好像白山天池总这样好脾气。其实,冬天看天池不容易,夏天也未必就能看到天池,2001年7月,到长白山上走了一趟,车进山门,天已暮色朦胧,高山上显得矮了的天空已有了雨意,司机人很好,在山上时间长了,有些经验,他提醒说,应该抓紧时间赶快到天池上去看看,如果下起雨来,一天两天不容易晴起来,天池就会藏进云雾中去,要想看到,几乎没有可能。司机说,前不久,有国家要人来,在山上住了几天,天气一直不好,终于什么也没有看到。听司机的话,直奔天池,果然,到了天池边,时间不长,人就冷得哆嗦,山风越来越凶猛,黑压压的云雾从天池对面压了过来,眼看着把天池就吞没了。就在这个暮色朦胧的傍晚,我看到了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天池,在围绕天池一十六峰的一峰之上,探头往下面看去,丝毫看不出以往人们所说和图片所显示的平静柔和的美,眼下的天池,阴沉沉地一动不动,好像在酝酿一个阴谋,好像要伸出手来把人拽下去,让人感到阴森,狰狞,恐怖,非常可怕。
手上有一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长白山古今揽胜》,书中介绍,满清帝王一方面把长白山封禁起来,不许人们走进,一方面也曾派人寻找过长白山主峰,公元1644年,清世祖福临进京后,尊“龙兴之地”长白山为“长白山之神”。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四月十五日,爱新觉罗·玄烨命大臣觉罗武木讷一行四人前往长白山拜谒,“详视明白,以便行祀礼”,同年夏,武木纳等人登上长白山,到达龙潭即天池,秋天回京禀奏。但是,据考证,武木纳此次拜谒并未真正见到长白山主峰,清人李廷玉在《长白山记》中说:“溯考康熙十三年,吴木纳查看长白,仅至讷阴地方白山东北。”李廷玉这里的“康熙十三年”有待商榷,但他说武木讷未至白山主峰,应该是对的,虽然武木讷也看到了一潭池水,长白山中的池水却不只一个。《长白山古今揽胜》收有武木讷拜谒长白山后写给皇帝的呈文,文中有关长白山天池一段是这样写的:“山顶有池,五峰围绕,临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纹荡漾,池畔无草木。”了解长白山的人知道,白山最高处那个天池,周围可不是只有五峰,武木讷所见若真是长白山天池,他就是把其他十一座峰给隐瞒了。不管怎么说,武木讷虽非故意,却是把皇帝给骗了。
长白山天池,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3.5公里,湖水面积9.8平方公里,水边周长13.6公里,湖面海拔2185米,平均水深204米,最大水深373米,总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和最深的湖泊,这是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10月版《吉林风物志》给出的数据。有人说,把一座大楼扔进白山天池,就像扔进一个火柴盒一样。事实上比这还要大,白山天池哺育出一条条江河,它是图门江、鸭绿江和松花江三江之源。也许可以这样说,图门江里小小的游鱼,鸭绿江边普通的草屋,松花江畔的大豆和高粱,都是白山天池养育的。2005年冬天,一开始以为是个暖冬,也真希望它是个暖冬,愿长白山天池流水多多,用它清净的水,洗去江河中的浑浊。
<<武汉夏夜街头的"竹床阵">>
夏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见少妇、姑娘身着短裤、裙子睡在街头上,大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鲜。然而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城"之一,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酷热难耐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汉特有的民习"竹床阵"。
2、吃粽子和赛龙舟�
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中国许多地方的风俗。然而这一习俗是因从纪念屈原而来,使得屈原的家乡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湖北各地赛龙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乡。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们早早就把龙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龙舟便纷纷下水了,一条条"黄龙"、"白龙"、"红龙"、"青龙"劈波斩浪,箭一般前驶,锣声、鼓声、吆喝声、喝彩声响成一片,江河两岸观看赛龙舟人们黑压压一大片,那场面实在壮观极了。�
传说屈原投汩罗江死后,他的故乡乡亲秭归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屈原身体消瘦了,便用箬叶包米饭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龙舟装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属龙管,以为是龙王送来的角黍,便不敢食。这就可让屈原食用了。这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
�
3、荆州花鼓�
荆州花鼓原是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
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1955年有一位老艺人搜集记录了花鼓戏的全部唱腔,整理出从未有过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乐曲谱,并大胆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扬琴、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用来为花鼓戏伴奏,使花鼓戏结束了"一唱众和"和单纯用锣鼓伴奏的历史。如今,荆州花鼓戏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唱腔悠扬、甜美、悦耳,已有《家庭公案》、《水乡情》等几十个剧目,既取材于湖乡生活,又展现湖乡风貌。在民间,男女老幼走路、劳作,不时哼唱花鼓调,也有很大的"魔力"。有人说:"听了花鼓的哟喂哟,害病可以不吃药!""做活不唱花鼓戏,浑身上下无力气"。来到荆州地区,可以看到小学生放学时提着的收音机里。汽车里、商店柜台内,播放的全是荆州花鼓戏。
4、天门"三棒鼓"
在天门、沔阳一带,由于地势低平、多水,往昔水灾不断,民众身受其苦。为谋求生路,他们背井离乡,背起"三棒鼓",浪迹四方。许多人从湖北到中国西南部、印度、伊朗、中欧、西欧等地。也有些人经广东到菲律宾及其它东南亚国家,
他们背起的"三棒鼓"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人们称他们为"中国的吉卜赛人"。
5、通山山鼓�
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便于鼓匠挂在胸前。演唱时,鼓匠右手执扦击鼓,左手托着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调节出不同的音色。一名技艺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够打出数十种节奏迥然不同、情绪各异的鼓点子。山鼓之音响亮清脆,数里之外能闻其声。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两大类。此外还有一种《山锣鼓》。这种《山锣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间还挂有一面铜锣,左手执钟打锣,右手拿扦击鼓。
山鼓的曲调与地方语言结合紧密,节奏性很强,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质朴热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种活跃劳动场面的艺术形式。1988年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电视比赛中,通山县改编的节目《喜耘禾》山鼓,荣获银杯奖。
6、崇阳人的老风习�
鄂南崇阳县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由于远离大城市,乡民们保持了许多民间传统老风习。当青年男女嫁娶成婚时,打造的家俱样式仍按古老的形式 。如睡觉的木制床为古式雕木的花床,床四周有雕花杆,床前面雕花板上方,有三层雕"滴水沿",床下前方有三层踏板。床入口处仅仅只留可两人并坐的"口子",床两头和后面用整块木板钉死。这种讲究的崇阳花床,实在是一种十分罕见的习俗了。�
此外,热情待客的崇阳人给客人泡的茶是花椒盐巴家焙茶,吃的菜是大块肉、大块鱼、红苕粉丝、煎豆腐四大菜。一寸来宽、二三寸长的大块烟熏肉,令城里人食一、两块就足够了。